5·18国际博物馆日收官!中盐博系列活动“盐”值爆表!
日期:2025-05-20 栏目:盐城文博

为积极契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的主题,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,中国海盐博物馆特别策划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系列活动,以丰富的展览、多彩的活动、温暖的服务,展示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新角色与新使命,传播当代博物馆的力量!
特色展览丰富文化生活
5月15日,在第49个“国际博物馆日”来临之际,由中国海盐博物馆、伊犁州博物馆、伊犁州苏伊文化交流中心、连云港市博物馆、淮安市博物馆、扬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《国色之美 不可方物——中国传统色彩文物》展览在伊犁州博物馆开展。本次展览分为“桃红”“凝脂”“缃叶”“沉香”“群青”“墨黑”六大板块,共计展出百余件文物,通过系统性展示中国传统色彩文物,完整勾勒出古人的色彩语言体系,传达出古人的美学智慧与哲学理念,吸引了大批游客朋友们参观。
《苏韵伊情——林则徐在新疆》以100余件文物展示,呈现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兴水利、勘荒地等事迹。游客们驻足在展柜前,通过历史文物、人物故事,感叹这位民族英雄的不屈精神。
“行走的博物馆”厚植文化传承
《炼海盐技——海盐生产技艺发展与演变》,在新阳社区顺利开展。这次行走的展览,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职能,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先民们“引海淋卤”“铸盘煎盐”“晒海成盐”等一次次海盐生产技术的变革。
线上活动创新文化传播
为更好地服务观众,中盐博通过“云直播”的方式将展览《苏韵伊情——林则徐在新疆》在各大直播平台全景直播。讲解员生动地向游客们讲述林则徐守护边疆、富足边陲的故事,吸引近10万观众收看视频,带领线上的观众感受到百年前民族英雄的精神魅力。
贴心服务温暖观众
志愿讲解服务,为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,中盐博“盐博士”志愿服务团队在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期间为公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,带领观众一同领略了海盐文化的魅力。
多彩活动筑牢教育根基
为进一步展示《国色之美 不可方物——中国传统色彩文物》展的深厚文化底蕴,配合展览中盐博特别策划“随类赋彩——中国古人的色彩观”活动,为公众提供一场别样的社教体验。活动现场,精心布置的展示区陈列着各类传统矿物颜料,从鲜艳的朱砂、石青到温润的赭石、石绿等,每一种颜料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。清晰、详细的说明牌,让观众了解到这些天然矿物颜料如何为古人的生活增添绚丽多彩。
现场还设置了手绘花笺纸体验区。社教人员现场展示使用传统矿物颜料在花笺纸上进行绘制的过程,从勾勒线条到细致填色,每一笔都展现出传统绘画技法与色彩运用的精妙之处。观众们观看演示后,纷纷亲自上手体验,用矿物颜料在精美的花笺纸上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,感受着古人在色彩运用上的细腻与灵动。
“方圆之间 五铢万象”——流转百年的货币。活动现场,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们学习五铢钱的发展历史,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到唐武德四年废止五铢钱,流通长达七百余年的五铢钱,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最久、最成功的一种钱币,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。活动中,孩子们现场体验制作钱币,感受古代铸币的工艺和乐趣。
在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来临之际,中盐博迎来了一批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,参与活动。中盐博特别策划“博物馆之友”:“一簇绒花 一世荣华”——绒花制作活动。活动现场,社教老师为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绒花的历史渊源,绒花起源于唐代,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,曾是宫廷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,寓意着吉祥富贵。实践环节,参与者们跟随者老师的步骤,勾条、打尖、传花……在时光的流逝中,一朵朵鲜艳的绒花在指尖绽放。
“用青春之声 讲文博发展”——科技下的博物馆未来宣讲活动。宣讲人员以自己所学专业,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未来发展蓝图。如今的博物馆早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“玻璃柜+标签”的沉闷现场,宣讲者们聚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,现场阐述如何借助这些前沿科技让观众在博物馆有身临其境的体验。这项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,更是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人对文博事业发展的热爱与支持!
为更好地展示《苏韵伊情——林则徐在新疆》展览的文化内涵,中盐博特别策划“水之智 疆之治”——林则徐治理新疆从荒漠到良田的奇迹活动。社教老师向参与活动的学生们生动讲述了林则徐的英雄事迹,1840年鸦片战争后,林则徐因“办事不力”被革职流放新疆。在伊犁,他积极开展治理,主持修建“林公渠”,还推广坎儿井,改善当地水利条件,促进农业发展,巩固了边防,其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精神令人敬仰。
活动现场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工程师”,用社教老师发放的材料包搭建简易水利发电装置,了解水流发电的原理。此次活动将历史人物的奉献精神与科学实践结合,让林则徐的担当精神在实践探索中传承,激发青少年对水利工程的兴趣与探索欲。
公益鉴定提升公众服务水平
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。为积极践行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的主题,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鉴定合法收藏品的需求,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中国海盐博物馆特开展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。
此次鉴定活动为书画、玉石专场,中国海盐博物馆诚邀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欧阳宗俊进行鉴定活动。欧阳宗俊为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评级专家组、江苏省艺术品拍卖审核专家组、陕西省司法鉴定专家库、长三角文物保护专家库等成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学术委员,《中国玉器通史》副主编等。主要从事书画印章、古籍文献、玉器杂项等方面的研究和鉴定。
藏品鉴定活动共迎来10余位藏家,他们带来了70余件藏品,包括对联、行书四条屏、山水画、设色画等书画作品以及玉佩、玉饰件等。每一件藏品,专家都会仔细观察,从书画的技艺、设色,印泥的质地,印章的制作,玉器的质地,制玉工艺等方面进行解读,并给予专业的收藏意见,对于藏家提出的问题,专家都会耐心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非凡。
今年,是我们迎接的的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。将来,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,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、创新者和守护者,中国海盐博物馆还会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融合的新路径,与时代共振,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共鸣。